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宵夜還是台味好:擔仔麵

圖片
我家老公這陣子因為工作忙碌,幾乎每天都在九點多才能吃到晚餐,這個時間應該也算是宵夜了吧?雖然這麼晚才吃飯的確比較不健康,但是看他忙了一整天,我還是會用點心思做出好吃的料理,希望美味的食物能撫慰他疲憊的身心;以前我在台灣時也經常因為工作而忙到九點、十點,下班回家途中總是又累又餓,我和姊姊最常拜託老爸在我們熟悉的那個路邊麵擔停車,讓我們吃碗香噴噴的肉燥麵再回家,我姐喜歡點碗乾麵再狠狠地淋上一堆獨特的甜辣醬,而我則是比較喜歡來碗帶湯的麵條,喝一口大骨熬煮的香甜湯頭才能滿足我那個挨餓過久的五臟廟。 肉燥麵也就是擔仔麵,算是府城台南的經典小吃之一,據說傳統的做法是燒著木炭來滷煮肉燥,而好吃的重點就是那個未曾清洗過的肉燥鍋,數十年來因為不斷燉煮而加厚的鍋邊,裡頭的肉燥帶有陳年的香醇,這就是擔仔麵美味的精華。自己在家做當然不可能有那只鍋,不過只要花點心思還是可以做出接近知名老店的美味肉燥,滷肉燥時建議一次可以做多點,一來是量多才能滷出肉香,二來肉燥的用途廣範,隨時存放ㄧ些在冰箱非常方便,通常我一次都買一磅瘦絞肉配上半磅肥絞肉的比例來做,熱鍋後將油蔥酥和絞肉一起翻炒,另外加點鹽麴去腥味,炒至香氣釋出後再依序倒入醬油、米酒、味醂、五香粉和冰糖,而我的獨門配方就是放老滷汁和花生醬來做出陳年鍋底的濃郁口感,最後再一口氣加足水量淹蓋過絞肉,以小火慢滷大約兩小時就可以;至於湯頭則是以豬骨混合雞骨熬出來的,買回來的骨頭一定要先汆燙後洗淨血水雜質,用冷鍋冷水轉開小火熬煮,同樣也是加一小匙鹽麴去腥,過程中記得要不斷地撈除浮末,大約四小時就可以完成。喜歡吃擔仔麵的朋友趕緊趁著週末,花點時間備料動手做,在這種濕濕涼涼的天氣裡,來碗擔仔麵當宵夜那是最棒的享受! 所需食材:(一碗量) 麵條一人份,肉燥一大匙,高湯450cc,小貢丸2~3顆,帶頭蝦3尾,豆芽菜和切段的韭菜適量 醬料味粉: 柴魚粉一小匙,黑醋一小匙,蒜泥和白胡椒粉適量 做法: 將蝦子去殼(只留下尾部),剝下的蝦頭和蝦殼連同一小匙柴魚粉放入高湯中一起熬煮 煮沸後撈出蝦殼並放入貢丸和蝦子燙熟後關火 取一深鍋煮麵條,約9分熟時放入豆芽菜和韭菜稍微汆燙後撈出放入湯碗內 將高湯內的貢丸、蝦子依序擺上,倒入高湯後放上肉燥,加點黑醋、蒜泥和白胡椒提味即可食用 小提醒: 一般傳統的擔仔麵都是使用

一塊甜粿激發創意無限

圖片
年糕因為有年年高昇的吉祥意義而成為農曆年時必吃的傳統應景食物,在台灣的時候都是阿嬤做我們準備,在阿嬤過世後的這十幾年,也有二姑姑親手做年糕給我們,所以我們家從來也沒想過要自己動手做,這幾年因為在異鄉生活,反而特別在乎台灣的傳統年節習俗,因此我也試著依循古法蒸製年糕,沒想到 幾個品嚐過的朋友都稱讚好吃;其實 做年糕的材料很普通,製作過程也很簡單,只要有糯米和糖就可以搞定,自己做的好處就是可以調整甜度,也可以加入紅豆、芝麻不同的材料變換一下口味,因此蒸年糕也成為農曆年我必做的菜色之一。 蒸熟的年糕雖然也可以直接單吃,但是經過煎或炸的做法會讓年糕變得更美味,記得以前過年若是回去探望阿嬤和外婆,她們都習慣把年糕拿來炸給我們當零嘴吃,阿嬤習慣把年糕裹上粉漿炸的又軟又Q,或入蛋液的麵粉糊有著自然的香味,一盤上桌肯定是三兩下就被搶光光,而外婆則是會炒盤酸菜、再切點香菜或蒜苗,把切成小塊狀的年糕一起包入餛飩皮內入鍋油炸,甜中帶鹹的滋味搭配酥脆卡滋的口感,很容易就因為涮嘴而不小心吃過多,入鍋油炸的年糕人人都喜歡,不過因為糯米製品不易消化,加上油炸的熱量也很驚人,所以還是適可而止就好。前幾天有個朋友跟我說,煎年糕雖然很好吃,但是煎過年糕的鍋子很難清洗,他的困擾剛好給我一個靈感,既然餐館都有活魚三吃的料理方式,那這麼大一塊年糕應該也可以來個創意吃法,今天我就來介紹幾種做法,讓傳統年糕不再只有古早味,它也可以呈現西式或和風的新面貌。 第一吃:古早味酥炸年糕 做法: 用中筋麵粉、全蛋液和水調成濃稠狀的麵糊(濃度以自己喜歡的即可) 將已經放硬的年糕切片後裹上麵糊入鍋油炸,待年糕浮起即可取出,稍放涼後就可以食用 第二吃:酥皮爆漿年糕 做法: 將市售的冷凍酥皮裁 切成大小一致的矩形備用,另外年糕切成可包入矩形酥皮的大小(厚度約0.8~1公分) 將一片年糕放在酥皮上,再取另一片覆蓋上去,用指腹輕按四周使其密合,再於表面黏上杏仁片,烤箱以390℉預熱後烤至表面酥脆金黃即可(約12分鐘) 第三吃:年糕格狀鬆餅 做法: 將紅豆年糕切成0.2公分的薄片備用;另外將鬆餅機塗抹一層油(預防年糕沾黏)後倒入市售的鬆餅糊(我用的日本超市賣的Morinaga鬆餅粉) 待麵糊冒出小氣泡時放入年糕薄片,再加點麵糊覆蓋後即可蓋上鬆餅機 待鬆餅完成取出後,撒點綠茶粉和糖粉,再澆

芋頭料理變化多:塔香芋頭排骨

圖片
芋頭一直是老公很愛的食物,每次去買菜他都會挑一顆帶回家,他喜歡早餐喝一碗甜甜熱熱的芋頭湯,易於吸收消化又有飽足感,不過對於平常只有兩個人吃飯的我們,一次要料理這麼大一顆芋頭還真的有點頭痛,好在芋頭料理的變化性很高,甜鹹冷熱皆適宜,和番薯一樣富含膳食纖維,算是營養相當豐富的食物;從小我的母親 也經常會用到芋頭做料理,印象中小時候的除夕夜團圓飯,一群小孩們最期待的就是可以吃到媽媽的酥炸芋丸;還有爸爸說他從小只要一有零用錢,就是拿去小攤子吃冷凍芋,所以我們家夏天的點心除了綠豆湯之外,冰箱裡也常有燉到入口即化的蜜芋頭;母親則是很喜歡喝米粉湯,因此從小到大我們家的米粉湯裡總有芋頭籤做配料;而我喜歡的是芋粿巧,拿阿嬤做的芋粿巧在平底鍋裡煎的恰恰香香,一直是我怎麼都吃不膩的放學點心,相信芋頭的鬆軟口感和濃郁香氣 也是很多台灣家庭餐桌上的最愛。 另外,芋頭的莖梗也是可以吃的食材,我的外婆在年輕時因為務農耕作,對於任何可以吃的食材都絕不浪費,炒芋莖就是她很常做的農家料理之一,阿嬤說沒炒熟的芋莖吃了會咬嘴、喉嚨癢,所以一定要煮軟煮透才可以, 芋莖搭配切薄片的小芋頭一起炒,那股香味倒是蠻誘人的,不過過於 軟爛的口感在我們家似乎不受青睞,即使母親偶爾想回味這道古早味料理,通常煮了也都只是她自己品嚐罷了! 。 芋頭的好滋味是人人愛,不過很多人也怕黏液咬手,建議帶個手套或雙手抹鹽後再處理,可以避免發癢的狀況;從市場買回來的芋頭可放在陰涼處保持乾燥以免長黴,也可放置於冰箱底層的蔬果冷藏抽屜,新鮮度大約可以維持兩週;洗淨切開後的芋頭最好一次用完,以免潰爛或乾掉,若是份量過多一次吃不完,可以刨絲、切丁或是切大塊油炸後保存於冷凍庫, 隨時都可以拿出來滿足各式吃法。昨天我把冰箱剩下的半顆芋頭拿出來,想做個粉蒸排骨給老公帶便當,才發現家裡的蒸肉粉已經用完,只好隨意用些現成的調料味粉先醃後蒸,少了蒸肉粉的排骨吃起來較為爽口,加上我用的是帶有軟骨的小排肉,蒸的軟軟的骨頭咬起來有脆脆的口感,蒸出來的精華美味都被芋頭吸收了,怪不得老公是一塊接著一塊直呼好吃,看來芋頭搖身一變的新吃法,讓老公的芋頭“控”是越來越嚴重囉! 所需食材: 小排骨約1磅(洗淨後拭乾水分),芋頭約300克(切大塊),蒜頭酥(或蒜末)1大匙,九層塔少許 醬料味粉: 鹽1/2茶匙,雞粉1茶匙,糖1小匙,太白粉1大匙,米酒1大匙,蠔油1

小過年,迎花燈,吃湯圓

圖片
過完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之後,也意味著新年假期正式告一段落,在台灣由於元宵節被列為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因此各地方都有不同的活動習俗,記得小時候的元宵節活動就是提著爸爸以廢物利用為我們手作的鼓仔燈,由父母陪伴走到住家附近的寺廟欣賞大型的花燈,因為平日的晚上時間我和姊姊多半都是在練琴中度過的,所以元宵節那天從下午開始,我就一直期待著天黑後可以出門玩耍的那股喜悅和興奮,應該是我兒時記憶中最深刻的往事之一,印象中從內置蠟燭的傳統提燈,到後來有各式造型的發電燈籠我都拿過,但是最令我嚮往的並不是那些樣式花俏的塑膠燈籠,而是男孩們威風高舉的關刀火把,可惜的是母親總覺得危險不宜而從未讓我嘗試,甚至是弟弟也不曾有此經驗;等年紀稍長慢慢地對於提燈籠失去新鮮感的那時,從電視上觀看鹽水蜂炮的施放實況成為我對元宵節的另一個鮮明記憶,相傳射放蜂炮是清朝時為了嚇退瘟疫疾病而沿襲至今的民俗宗教活動,雖然我不曾親身去體驗過,但是僅藉著螢幕看見萬箭齊發的震撼、還有聽到尖銳刺耳的蜂響聲,以及群眾們不懼灼傷而追逐衝撞蜂炮的刺激快感,我就可以感受到它的巨大威力,當然若是不喜歡這種高度危險的熱鬧盛況,也可以選擇到平溪放天燈祈求平安幸福,或是看看各大城市舉辦的元宵燈會,都可以充分感受熱鬧又喜氣的元宵佳節。 除了看花燈、提燈籠和猜燈謎之外,在俗稱小過年的這一天,好像還少不了要和家人團圓吃湯圓,因為從小家裡就這樣過節,所以也沒特別追究為何有此習俗,對於糯米做的湯圓我並沒有特別的偏好,只知道每逢冬至、元宵時媽媽都會煮湯圓,還有遇到娶親、喬遷這類喜事時也要吃,或許是因為它圓胖白潤的討喜外表象徵著吉利、美滿、團圓吧?昨天的紐約又是大雪紛飛一整天,這裡雖然少了台灣四處張燈結綵的熱鬧燈會,不過我們家約了三五好友一起吃晚餐、搓湯圓的聚會還是倍感溫馨,剛好家裡的糯米粉用完了,我只好遵循古法用糯米漿來做,雖然較為耗工費時,但是煮出來的湯圓就是特別Q彈,加上我還放了之前採摘的野生艾草,讓湯圓呈現迷人的淡翠綠色,吃進口中還帶有些許清香,搭配銀耳、桂圓和紅棗熬製的冰糖甜湯,連平常不愛吃湯圓的我都覺得別有風味、香甜不膩,更不用說本來就超喜歡吃湯圓的老公更是讚不絕口,直說好吃。各位喜歡吃湯圓的的朋友一定要試著自己做做看,吃過一次後相信你不會想再買市售的冷凍小湯圓囉! 所需食材: 圓糯米400克(泡水4小時),清水200克,曬乾的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