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4的文章

外酥內軟的韭菜盒子

圖片
上週我做了一些韭菜盒子當早餐吃,我的香港朋友阿冰看了也很想學,希望我可以把做法寫下來教她;說起這個朋友阿冰,我和她相識的緣份也真有趣,她和我高中好友因為在荷蘭旅行而認識,幾年前阿冰和先生選擇到臺灣拍婚紗,因此大家有機會一起吃飯成為朋友,由於他們夫妻倆非常喜歡台灣的風俗文化和濃厚的人情味,所以這幾年內已經陸續到訪台灣多次,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在我的婚禮時他們還帶著幼小的女兒來參加宴會! 即使我現在人已經不住在台灣,但是他們和我的家人依然維持很好的互動關係,有好幾次台灣正好遭遇風災、強震的襲擊,他們都不忘打電話關心問候我的爸媽,或是他們偶有機會出國旅行時也都會寄份小禮物或卡片給我和姊姊,對於他們的這份心意,我們一家人都非常珍惜並感到可貴。 阿冰自從有了女兒見心之後,從忙碌的職業婦女轉為盡責的全職母親,看她用心的為女兒做吃的,全力陪伴女兒的生活, 凡事都親力親為,真是個 標準的好媽媽;另外,她也是環保的實踐者,記得她第一次看到我們家餐桌上放骨頭、魚刺的垃圾盒,是利用廣告傳單的廢紙折成的,她又驚又喜的說:你們台灣人既聰明又環保,我們香港人都是拿張廢紙鋪在桌上,實在不美觀也不好收拾,還馬上請求我們教她如何做呢!之後我再到香港作客時,發現她自己家還有父母家用餐時都已經改用小紙盒來放骨頭了!還有,有次她走訪鄉下時看到很多乾燥的絲瓜條,我們告訴她那是天然的菜瓜布,無論洗碗、洗臉或洗澡都很好用,她也馬上說要帶回去香港給家人,讓他們見識一下台灣人物盡其用的美德,阿冰的純真性情和和我認知的多數香港人真的不一樣,怪不得多年來我們可以不因距離的束縛,依然維持美好的友誼!沒想到一份韭菜盒的食譜竟讓我說起這麼長的一個故事,呵呵!還是回到主題,說起做韭菜盒的重點就在於「燙麵」,這是中式麵食才有的特別做法,吃起來口感特別Q有咬勁,加上麵粉已經被燙熟了,所以桿好的皮較不會收縮,包餡時也比較好製作;燙麵時要注意:麵粉一沖入滾水後就要拿筷子攪拌散熱,稍涼就可以加冷水攪拌揉捏均勻成麵團,蓋上布放著約醒20分鐘就可以製作了,自己動手做韭菜盒子其實不難,等待醒麵的時間又可以順便備好材料,大概1個半小時的工夫就可以吃到香酥味美的北方麵點囉!若不喜歡韭菜的朋友也可以改成高麗菜或大白菜,剛好這個季節的高麗菜又脆又甜,是一道可以讓小朋友快樂地吃下大量蔬菜的健康點心。 所需食材:(大約做10個) 豬絞肉300克(加

古早味小吃簡單做:碗粿

圖片
在我的記憶中阿嬤很會做傳統糕點,舉凡紅龜粿、菜頭粿、甜年糕、發糕,甚至是碗粿、肉粽、客家菜包﹍那一類的古早味小吃,似乎沒有一樣能難倒她,更強的是每次阿嬤做完這些點心,都由阿公騎著鐵馬,一路從南台中向西區轉往北區為他們的五個孩子、14個孫子限時外送,很多時候在我們放學回家時就可以吃到阿嬤的手作點心,那股剛出爐還帶著微溫的新鮮口感,就像是阿公、阿嬤表達愛的溫度,他們嘴巴上總是說能給我們晚輩的實在不多,可是長大後我漸漸能夠理解,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份樸質淳厚的性格,所以選擇用最 自然又傳統的方式來關愛我們,遺憾的是阿嬤 都還來不及享福看到她的孫子、孫女們結婚生子, 在十多年前因病而突然辭世了,當然我們也都沒機會再回味那些屬於阿嬤的口味了。 印象中阿嬤蒸的碗粿是屬於傳統做法(也有人說是北部做法),就是先把米漿蒸熟後才鋪上炒過的菜脯、香菇、蝦米和肉燥,和在米漿內拌入肉燥且用料豐富的”台南碗粿“不同,這就台灣的有趣之處,即使是座小島卻仍有南北地區的差異,我也是幾年前有機會品嚐了台南“富盛號”才知曉其中的差別,因為我偏好碗粿帶點醬色看起來更可口,所以就嘗試了拌入肉燥在粉漿中的台南口味,雖然備料的步驟有點繁複,但是吃出來口感Q軟滑潤、營養又易消化,小小一碗當中用料豐富,既能呷巧又兼呷飽 ,且製作出來的成品不易失敗,因此非常值得花些時間在家動手一試。 所需食材:(約6碗) 粉漿部份:在來米粉1/2磅(約225克),冷水1杯(約240cc)以及滾水4.5杯(約1080cc) 肉燥部份:絞肉200克,乾香菇5朵(泡水後洗淨),鵪鶉蛋6顆(煮熟後剝殼備用),以及油蔥酥1大匙 醬汁部份:碎菜脯(少許),水1.5杯,醬油和甜辣醬(各為2大匙),糖和蒜泥(1大匙) 醬料味粉: 鹽(半小匙),糖(半小匙),五香粉(少許),白胡椒粉(少許)以及醬油(2大匙) 做法: 滷肉燥:以油熱鍋後放入油蔥酥和絞肉爆香,之後放入香菇一起拌炒出香氣, 接著依序加入鹽、糖、醬油、白胡椒粉和五香粉調味,均勻拌炒後放入鵪鶉蛋,加些水蓋上鍋蓋滷30分鐘之後,取出香菇和滷蛋放涼備用 調粉漿:在來米粉用冷水調勻後沖入滾燙的熱水,一邊調和攪拌成半熟的濃稠糊狀,接著把肉燥(連同醬汁)倒入米糊中均勻 取米糊盛裝在碗內(約8分滿)再鋪上香菇和滷蛋,蒸鍋內先裝水煮沸,再將碗粿放入蒸籠以大火蒸煮30~4

養生補氣血:紅棗人蔘雞

圖片
今天在中國的24個節氣當中正好是立冬,記得在台灣有個習俗就是這一天要「補冬」,特別吃些溫補的食物來養身補氣,許多賣薑母鴨或燒酒雞的店家也會開始人聲鼎沸、高朋滿座,雖然每年此時台灣的氣候未必寒冷,甚至經常還是豔陽高照,不過我的母親還是會習慣性的在這一天為全家人燉煮些讓身子暖和起來的藥膳替我們補充能量,像是羊肉爐、薑母鴨、燒酒雞﹍等,每次只要看到餐桌上出現這些食物,彷彿就宣告 著冬天的正式到來,中國人為了抵抗寒冷而有冬令進補的概念,我絕對相信這對健康保養有加分作用。 平日家中老爺一向有喝蔘茶的習慣,據說以前他熬夜趕圖時都是靠著口含蔘片來保持體力,雖然現在已經不需要時常熬夜,不過因為人蔘有補氣、抗癌、降低膽固醇和提升代謝的功效,因此本著「有病治病、沒病強身」的觀念,天冷時老公也都會用蔘片熬煮一杯茶給我喝;以前我們若是有機會去Koreatown吃飯,老公最喜歡點的就是人蔘糯米雞,自從我們很少吃韓式料理後,老公最在意的就是他吃不到最愛的糯米雞湯了,既然今天的紐約天氣又溼又冷還寒風颼颼,我就利用家中現有的蔘鬚來燉一鍋雞湯,加點紅棗護肝排毒、健脾益氣,放些枸杞健腦明目、驅寒提神,利用立冬這個大好機會來補氣養生、祛寒保暖,順便讓老公回味一下人蔘雞湯的美味。 所需食材: 全雞(一隻),糯米(1杯,洗淨後泡水約2小時),乾香菇(洗淨後泡水),蔘鬚(2段),枸杞(洗淨後泡水),紅棗(洗淨後用刀子輕劃開表面再泡水) 醬料味粉: 米酒,鹽 做法: 在水龍頭下將雞的內外清洗乾淨,將泡好的糯米加入一小匙鹽和米酒拌勻後,塞入雞的肚子內,並用棉線(或牙籤)封口 取一湯鍋(鍋子大小要可放入全雞並淹蓋過水) 放入全雞和其他材料(乾香菇、蔘鬚、枸杞和紅棗),加水後先以大火煮沸,之後關以中小火燉煮約2小時 關火上桌前用些許鹽和米酒調味即可 小提醒: 用刀子劃開紅棗的目地是幫助紅棗在燉煮時可以充分煮出甜味 若要給家中小孩食用則不需加米酒 此到湯品料理也可改用電鍋蒸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