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小吃簡單做:碗粿

在我的記憶中阿嬤很會做傳統糕點,舉凡紅龜粿、菜頭粿、甜年糕、發糕,甚至是碗粿、肉粽、客家菜包﹍那一類的古早味小吃,似乎沒有一樣能難倒她,更強的是每次阿嬤做完這些點心,都由阿公騎著鐵馬,一路從南台中向西區轉往北區為他們的五個孩子、14個孫子限時外送,很多時候在我們放學回家時就可以吃到阿嬤的手作點心,那股剛出爐還帶著微溫的新鮮口感,就像是阿公、阿嬤表達愛的溫度,他們嘴巴上總是說能給我們晚輩的實在不多,可是長大後我漸漸能夠理解,那是因為他們擁有一份樸質淳厚的性格,所以選擇用最自然又傳統的方式來關愛我們,遺憾的是阿嬤都還來不及享福看到她的孫子、孫女們結婚生子,在十多年前因病而突然辭世了,當然我們也都沒機會再回味那些屬於阿嬤的口味了。
印象中阿嬤蒸的碗粿是屬於傳統做法(也有人說是北部做法),就是先把米漿蒸熟後才鋪上炒過的菜脯、香菇、蝦米和肉燥,和在米漿內拌入肉燥且用料豐富的”台南碗粿“不同,這就台灣的有趣之處,即使是座小島卻仍有南北地區的差異,我也是幾年前有機會品嚐了台南“富盛號”才知曉其中的差別,因為我偏好碗粿帶點醬色看起來更可口,所以就嘗試了拌入肉燥在粉漿中的台南口味,雖然備料的步驟有點繁複,但是吃出來口感Q軟滑潤、營養又易消化,小小一碗當中用料豐富,既能呷巧又兼呷飽,且製作出來的成品不易失敗,因此非常值得花些時間在家動手一試。

所需食材:(約6碗)
  • 粉漿部份:在來米粉1/2磅(約225克),冷水1杯(約240cc)以及滾水4.5杯(約1080cc)
  • 肉燥部份:絞肉200克,乾香菇5朵(泡水後洗淨),鵪鶉蛋6顆(煮熟後剝殼備用),以及油蔥酥1大匙
  • 醬汁部份:碎菜脯(少許),水1.5杯,醬油和甜辣醬(各為2大匙),糖和蒜泥(1大匙)


醬料味粉:
鹽(半小匙),糖(半小匙),五香粉(少許),白胡椒粉(少許)以及醬油(2大匙)

做法:
  1. 滷肉燥:以油熱鍋後放入油蔥酥和絞肉爆香,之後放入香菇一起拌炒出香氣,接著依序加入鹽、糖、醬油、白胡椒粉和五香粉調味,均勻拌炒後放入鵪鶉蛋,加些水蓋上鍋蓋滷30分鐘之後,取出香菇和滷蛋放涼備用
  2. 調粉漿:在來米粉用冷水調勻後沖入滾燙的熱水,一邊調和攪拌成半熟的濃稠糊狀,接著把肉燥(連同醬汁)倒入米糊中均勻
  3. 取米糊盛裝在碗內(約8分滿)再鋪上香菇和滷蛋,蒸鍋內先裝水煮沸,再將碗粿放入蒸籠以大火蒸煮30~40分鐘即可
  4. 等待的同時可製作醬汁,先將碎菜脯洗淨瀝乾後,用少許沙拉油炒香放旁備用;另外再取一小鍋內放入1.5杯的水,以及醬油、甜辣醬(各2大匙),糖、蒜泥(各1大匙)用小火熬煮,最後用欠粉汁微微勾芡
  5. 觀看蒸籠內的碗粿若呈微透色澤應該就是熟了,若不確定可插入竹筷確認,以不沾上米漿為原則
  6. 起鍋後還待有水氣,先稍微放涼再吃口感較Q彈,品嚐前記得放些菜脯和淋上醬汁一起食用更為可口

小提醒:
  1. 若喜歡結實一點的碗粿口感,可把粉漿的熱水比例調降為900cc
  2. 鵪鶉蛋也可改為滷蛋或水煮蛋(一碗改用半顆即可)
  3. 若喜歡傳統碗粿的朋友,也可參考以下做法:粉漿攪拌糊化後即可裝碗,接著入鍋蒸煮(時間不變),稍微放涼後於表面鋪上滷好的肉燥、香菇和滷蛋,食用前記得加入菜脯和醬汁即可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先滷再燻的好滋味:煙燻鴨翅

泡沫紅茶店的人氣小點:烏龍豆干

平價食材的高級下酒菜:塩烤鮭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