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麵條不求人:豆乳海鮮拉麵
最近幾天實在好冷,有天晚餐時間老公直嚷著好想吃碗熱騰騰的手工拉麵,翻看冰箱才發現材料東缺西少的,時間上也來不及熬上一鍋豬骨高湯,根本做不出正統的日式拉麵,剛好冷凍庫裡存有幾樣海鮮,乾脆就來個創意料理,做一碗以無糖豆漿為湯底的豆乳拉麵。老公因為太愛吃麵條以至於他對麵條的口感要求很高,幾年前我們有一次在日本超市買到桿好的冷凍烏龍麵片,料理前可以依自己喜愛的粗細裁切,煮出來的麵條就如同手工現做一般的彈Q有咬勁,吃了一次我們就愛上了,可惜的是這款麵條大概是它的單價高而滯銷,有次看到店家全面出清後就再也買不到了。 由於老公一直念念不忘那個麵條的Q彈口感,因而促使了我們興起自己做麵條的動機,平常我們就喜歡觀看一些日本的料理節目,從中也得到不少製作烏龍麵的技巧,好吃的麵條在於粉和水的比例,還有揉捏踩踏的力道以及桿麵的次數等等。記得第一次做麵條時我們沒有任何輔助工具,拿了kitchen aid攪或麵團後就靠自己的雙手揉麵團、桿麵皮、切麵條,為了吃碗麵花上一小時實在太耗時,當天晚上老公立刻上網訂了kitchen aid的pasta roller(是有沒有這麼愛吃麵?),藉著工具的幫忙果真省時又省力,上個月又趁著折扣添購了一臺傳統手動的pasta maker,現在 想吃個新鮮麵條只要半小時就能搞定。經過多次的製作經驗和實驗後,我發現手工麵條的口感會隨著溫度、溼度而有所變化,天冷時水分添加可以多一些,相對地氣溫較高的話,水分就可以酌量減少,以夏季為例大概取粉類的35%為基準,春秋約為38%,冬天則可以高達40%;另外,我也比較了市售的冷凍烏龍麵團和自己做出來的口感差異,似乎冷凍烏龍麵吃起來特別Q彈,雖然我們也用了腳來踩踏麵團以增加筋度,不過仔細看了包裝成份才發現,它除了麵粉和水之外,其實還添加了鹽和木薯澱粉(tapioca flour),雖然沒有標示正確的比例,不過我試著加入15%的木薯澱粉和2%的海鹽做出來的麵條,是目前吃起來覺得最滿意的; 各位喜歡吃麵條的朋友,其實 手工麵條的 做法並不困難,材料也很簡單,只是過程需要有點耐心,平常 只要有包麵粉在家,隨時都能為自己供應一份手工麵條。 ※麵條部份(2人份) 所需食材: 中筋麵粉200克,木薯澱粉30克,鹽約4~5克,水90~92cc 做法: 將所有粉類過篩後,再慢慢加入水分攪拌成團,再以拳頭反覆拉壓 放入乾淨的塑膠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