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月, 2014的文章

馬年到了馬上發:黑糖發糕

圖片
我想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對於粿製品的點心應該都是耳熟能詳的,特別是在民俗節慶之時,祭祖或宴客似乎都少不了它們,而甜粿、發糕、菜頭粿一向是傳統過年的必備食品,少了這些似乎也就少了那麼點年味,儘管現在多數的小家庭都沒有時間自己動手做,不過也都會買一些來品嚐、祭祖,順便討個吉祥如意。從上週起我就開始構思年夜飯的菜單,剛好 今年是馬年, 我想:不如就做 個傳統的黑糖發糕當作飯後甜點,祝福各位朋友 馬到成功、馬上發財。 根據古早手法的發糕做法是由糯米或在來米泡水磨成漿後,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發粉和糖,或拌均勻後入鍋蒸熟而完成的,不過這需要有熟練經驗的長者或師傅來教導,蒸出來的發粿才會有醇厚米香且無鹼味,好在我從中國超市裡找到已經預拌好的DIY發糕粉,回家後依照包裝說明做了2個來試吃,沒想到口味和口感都還不錯,其實剛蒸熟的發糕對我來說沒啥吸引力,不過以前媽媽都會把阿嬤做的發粿放涼後再切片,拿個平底鍋抹點油放下去煎,讓我們作為放學後的小點心, 那外層酥脆內部軟Q的滋味,讓我對發糕多了那麼點好感!這 天下午我剛蒸好幾個發糕,老公下班回來後我也依樣畫葫蘆地做給他吃,果然表面酥脆的口感搭配黑糖的香氣,三 兩下老公把那一整盤都吃光了,有了第一次試做的成功經驗,我想年夜飯桌上的這道點心,應該可以安慰和我們一樣無法返家過年的朋友們,大家一同享受團圓之樂、重懷在家過年的滋味。 所需材料: 市售的發糕預拌粉(1包),中式小瓷碗或布丁杯模數個 做法: 依照包裝指示調勻麵糊,再將麵糊倒入杯模內(約8分滿),放入蒸鍋前鍋內的水須先煮開,以大火蒸25分鐘左右(過程中不可開蓋),關火後立即把蒸碗從鍋中取出,放個10分鐘冷卻即可脫模食用 小提醒: 沒吃完的發糕可放冷藏或冷凍,要吃的時候再蒸過或煎過都可以 喜歡桂圓、芝麻或果仁類的朋友,也可以再麵糊表面撒一些以增添風味 發糕粉也可以自行調配:用低筋麵粉360克、粘米粉(或在來米粉)3大匙、泡打粉2小匙、小蘇打粉1小匙、鹽1/2小匙混合後再和黑糖水調和即可(黑糖水比例:水380~400克+紅糖50克+黑糖90克),此份量約可用mini muffin矽膠模做16~18個小發糕  

呷巧兼呷飽的蛤蠣巧達濃湯(Clam Chowder)

圖片
這週的紐約又再度受到極地漩渦(polar vortex)的侵襲,連著多日天寒地凍的低溫籠罩真的令人吃不消,好在我不必冒著嚴寒非得出門不可,坐在家中窗台邊曬著太陽,一邊欣賞皚皚白雪的眩目景象倒也愜意浪漫,辛苦的是我家老爺,每天出門上班前層層疊疊的禦寒衣著,進門時又要一一卸下的厚重裝備,搞的像是在極地生活一樣吃力啊! 說起這天氣冷呢我就特別容易嘴饞,尤其對於熱騰騰的湯品更是沒有抵抗力,無論中式的煲湯或西式的濃湯皆各具風味又暖心暖胃。從小家裡的一日三餐都是老媽在張羅打理,偶爾老爸會下廚煎個牛排給我們吃,我最期待的就是媽媽一定會煮一鍋玉米濃湯作為搭配,對於當時我那有限的美食經驗而言,這已經是最美味可口的西餐料理了,也因此養成我愛喝玉米濃湯的習慣。搬來紐約之後,我發現老美很少喝玉米濃湯,一般在餐館吃到的都是chowder(巧達湯),通常是以海鮮和蔬菜,加上奶油或鮮奶為底的湯品,濃稠紮實又帶點牛奶香氣,剝一口麵包一同搭配入口,鮮美甘甜、營養滿點,吃完又帶有飽足感,真是寒冬中的幸福餐點。 一般標準的chowder做法,會用奶油炒麵粉再加入牛奶成為白醬,不過若是秉持「吃健康」的原則,不想攝取過多的澱粉質,那也可以參考我的做法,只用水和鮮奶一樣可以做出好喝的chowder;至於配料的蔬菜和海鮮也是可以隨著個人喜好而增減,不過為了保持香滑濃稠的口感,馬鈴薯則是或不可缺的主角,有了以上基本概念後,在家熬出一鍋鮮美香濃的巧達湯再也不是難事,大小朋友的胃口都可兼顧囉! 所需食材:(可做2份chowder in bread bowl) 洋蔥(半顆切末), 馬鈴薯(一小顆蒸熟後切塊), 紅蘿蔔(一小段切丁),玉米粒(一大匙),綠色花椰菜(8小朵),clam(一打,泡鹽水吐砂後入鍋蒸熟,稍為放涼後挖出蚌肉切小塊,並保留碗中湯汁),奶油(一小塊),以及清水和牛奶各2杯(1杯=240 cc) 醬料味粉: 月桂葉(2片),鹽和黑胡椒(調味用,少許) 做法: 將蒸熟的馬鈴薯加點水用果汁機打成泥稠狀備用 熱鍋後用奶油炒香洋蔥至金黃色,再放入其他蔬菜(紅蘿蔔、玉米粒及花椰菜)及月桂葉一起拌炒 鍋中倒入泥稠狀的馬鈴薯和清水480 cc,以中小火 (一邊攪拌以防黏鍋) 約煮20分鐘 取出月桂葉並 加入牛奶及蒸clam留下的湯汁,用小火煮至滾沸後,再放入蚌肉稍煮2~3分鐘,最後用鹽和

庶民平價美味小吃:大腸麵線

圖片
在台灣獨具特色的小吃實在不勝枚舉,當然大腸麵線也是榜上有名的代表之一,拿一把紅麵線放入由柴魚粉和豬大骨熬成的湯頭裡,將麵線煮至綿稠細軟的滑順口感,再擺上些許滷好的軟Q大腸一起食用,這總是令人意猶未盡的一小碗,當中展現了多層次的口感,有柴魚大骨的鮮甜香氣來解除大腸的油膩, 再加點蒜泥、黑醋 、 辣醬和香菜﹍等佐料來調味, 只能說這真是「絕配」的美味! 也許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都買過「古早食品公司」的“蚵仔麵線”調理包在家煮麵線糊,記得以前老媽在家也常買它來做麵線給我們吃,小小一包的份量對於講求快速料理的小家庭來說,十分鐘就能搞定一餐的確是很方便的選擇,它的湯頭口味算是蠻道地的,不過若是想要料多味美的配料(如筍絲、大腸或蚵仔),還是需要額外花點功夫來準備,加上市售的調料粉包總是少不了味素,吃了難免口乾舌燥,雖然我也買來做過好幾次,不過有回剛好發現超市裡有賣紅麵線,之後就再也沒買過“古早蚵仔麵線”了。 一碗好吃的麵線,事前預備的步驟的確有點“搞工”,像是熬高湯、滷大腸都需要時間,一般我的習慣是利用空閒時就把豬骨(或雞骨)熬成高湯,分小盒裝入冷凍庫儲存,大腸也可以先滷起來放,想吃的時候很快速地就能完成一鍋麵線糊,因此,平時在家想做碗大腸麵線來吃似乎也就沒那麼困難了,對於喜歡大腸麵線的朋友,可以參照我的做法,隨時都能在家享受路邊攤的古早風味。 所需食材: 紅麵線(2把,沖水或泡水10分鐘後剪小段備用),滷豬大腸(2條,切小片),筍絲,大骨高湯及香菜(裝飾及提味用,也可用九層塔替代) 醬料味粉: 柴魚片(用手捏碎成柴魚粉末),蒜頭酥,油蔥酥, 醬油,太白粉水(或地瓜粉水,勾芡用),烏醋,辣油和蒜泥 做法: 用些許豬油(或炒菜油)和香油熱鍋後,放入適量的蒜頭酥和油蔥酥以小火爆香 之後加入柴魚粉末和大骨高湯煮滾後,再放入筍絲一同煨煮至香氣產生 接著放麵線進鍋中一起煮至軟爛,加點醬油調色也調味,再放入切好的大腸,上鍋蓋悶煮約5分鐘 熄火前倒入調好的太白粉水,攪拌均勻後即可關火 以大碗裝盛,擺上香菜加入烏醋,辣油和蒜泥,香噴噴的麵線即可上桌 小提醒: 沖泡過水的紅麵線多少還是帶有鹹味,若味道不足可用些鹽巴調整;醬油調味主要是增加香氣順帶調味,過多的醬油會讓湯頭色澤太暗不好看,因此份量要稍加拿捏 滷大腸做法:先將大腸用白醋和太白粉

步步高升好彩頭:蘿蔔糕

圖片
才剛慶祝完新曆的元旦假期,緊接著我們的農曆新年也即將到來,在紐約可以到Chinatown或Flushing感受過節的氣氛,而在我們家就是用料裡來應景囉!蘿蔔糕(菜頭粿)有「好彩頭」之意,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傳統賀年糕點,以前 阿嬤還在世的時候, 過年時家中要祭祖用的發糕、年糕或菜頭粿,都是阿嬤親自備料、完全手工製作的;我一向只負責吃,哪裡懂得這些傳統美味的功夫手藝?來到紐約生活以後,逢年過節之時總是特別想念這些應景的家鄉味,記得去年的年夜飯桌上我特意做了紅豆年糕和蘿蔔糕給朋友們品嚐,那股吃在嘴裡、滿足在心頭的滋味,安慰了身處在異鄉的我們,使得除夕夜裏的團圓飯似乎也沒那麼孤單與寂寞了。 製作蘿蔔糕的重點材料就是白蘿蔔和在來米,蘿蔔最怕買到苦味的,品質好的蘿蔔外皮是光滑不皺的,且秤在手上有紮實的厚重感,表示內部水分飽滿,做出來的口感就會綿密清甜;另外,因為紐約買不到在來米可以自己打米漿,所以我直接買現成的水磨在來米粉(也可以用粘米粉)來取代,雖然在來米製品很容易蒸熟,不過蒸的時間越久會越Q越好吃,通常要以大火蒸到糕面微凸且輕拍有彈性,才是夠火候的可口蘿蔔糕。 蘿蔔糕的用料搭配是很自由的,由於阿嬤長年有吃早齋的習慣,因此她做的蘿蔔糕總是純素的;不過我喜歡的蘿蔔糕是茶樓裡那種餡料豐富的港式蘿蔔糕,因此我會添加了油蔥酥、蝦米和臘腸來增添香氣; 另外,調和粉漿時水量 的多寡也是可以稍作調整的,原則 上港式的蘿蔔糕會比台式的蘿蔔糕多加些水量,水分含量高者吃起來的口感就較為軟嫩細緻。 所需材料:(可做出約2公斤的蘿蔔糕) 削皮後的白蘿蔔800克(刨絲或切細條),在來米粉(或粘米粉)250克,乾香菇8~10朵(洗淨泡水後細切),港式臘腸3條(切丁或細薄片),蝦米2大匙(泡水後剁碎)及油蔥酥2大匙 醬料味粉: 鹽,糖及雞粉皆適量 做法: 將白蘿蔔絲加水(水量可覆蓋過蘿蔔即可)加點鹽稍微煮下(約 8分鐘)後備用; 在來米粉用2.5杯的水量 (電鍋量米杯) 調成粉漿 取一不沾鍋熱鍋放點豬油(或炒菜油)熱鍋後,加入蝦米、油蔥酥和香菇炒香後再放入臘腸,最後加點調味料(鹽、糖和白胡椒粉的比例自行調整)拌炒均勻 將煮好的蘿蔔絲(連同水分)倒入鍋中拌勻,再把調和好的粉漿水倒入,以以炆火慢慢拌炒至出現糊狀即可關火 取9.25*5.25*2.75 inch的Loaf Pan (或大

香而不膩的雞肉飯

圖片
嘉義火雞肉飯是台灣知名的地方小吃之一,我知道很多在地的嘉義人 拿它當三餐甚至作為點心宵夜, 幾乎是天天都要來碗火雞肉飯 ,許多年前我有機會一嚐地道口味的嘉義火雞肉飯,之後就被那股香而不膩的口味深深吸引,一般傳統的做法就是在白飯上鋪層雞肉,再澆上雞汁和油蔥即完成,如此平凡的食材卻可以搭配變化出這麼美味的食物,我想這就是我們台灣小吃的獨特魅力。 自從我搬來紐約開始在家當煮飯婆之後,許多在台灣垂手可得的小吃料理,都因為自己的嘴饞而開始想辦法胡亂煮一通,說起這火雞肉飯的靈感也是有趣,就因為某天無意間看到冰箱裡的半條日式醃蘿蔔,竟然讓我突然超想吃雞肉飯。(哈哈,是說我的嘴饞功力也太強了吧,會因為那一小片醃製蘿蔔而想吃雞肉飯?!)上網隨意爬文一下,發現其實火雞肉飯的做法很簡單,不過我並不喜歡火雞肉的乾柴口感,加上超市裡一大盒棒棒腿的價錢實在很親民,我就決定用雞腿肉來做雞肉飯了。無論或蒸或煮來弄熟雞肉我想這都不是難事,不過雞肉飯會如此吸引人的主要部份,其實是淋在飯上的那個湯汁,我發現雞油和油蔥是美味的關鍵,我知道有很多朋友因健康考量所以不吃雞皮,因此,只要每次處理雞肉時把剝拔下來的雞皮收集起來,想吃雞肉飯時花點時間,用小火煸炸雞皮成為雞油,再加點油蔥酥以及醬油調味,美味的雞肉飯在家隨時都可上桌啦! 所需食材:2人份 棒棒雞腿(3隻,去皮),雞皮(約6..7支棒棒腿的份量) 薑片,蒜頭,蔥段及八角 (此為煮雞腿用的辛香味) 醬料味粉: 醬油,油蔥酥,鹽巴及糖 做法: 取一小鍋放入薑片、蒜頭、蔥段及八角,加水後(水量不必過多,可淹蓋過雞腿就好)再倒入一大匙醬油及些許鹽巴調味(微鹹即可),煮滾湯汁後將雞腿放入鍋中,以小火煮15分鐘後關火悶10分鐘,雞腿即可取出放旁備用 另取一鍋用中小火煸爆雞皮至出油,取出雞皮後 放入油蔥酥炒香,再加一匙 醬油 及一勺煮雞腿的湯汁,煮開後用點 鹽巴和糖來調味,醬汁即完成  稍微放涼後的雞腿肉以手撕成雞絲(或用剪刀)放旁備用,盛碗飯鋪上雞絲再淋上醬汁,切片醃蘿蔔擺盤配色,自製的簡易雞肉飯即完成  小提醒: 在一般西方超市買到的雞肉多是肉雞,其肉質較無嚼勁和彈性,我以小火先煮後悶的方式弄熟雞肉,可保持肉質的柔嫩和其口感的彈性 另外,也可用”蒸“的方式處理雞腿,帶皮的雞腿稍用鹽巴和米酒塗抹均勻後,用稍有深度的盤子盛裝入鍋蒸煮